返回

官途:赤脚小村医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    每当丁家宝背完上次的作业时,周老爷子都会高兴的连说了几句,孺子可教也,孺子可教也……。

    因为丁当时家宝不识字,更不明白书中涵义,周老爷子就是教给他怎么念,意思是什么,再深层次的,只有以后自己慢慢去领悟了。

    同时周老爷子先教丁家宝认识穴位、经络,背诵子午流经注,然后就是练功。

    因为要想做个好医生,首先自己的身体要好,而丁家宝从小身子骨就弱。

    所以才让他三岁开始就练道家养生功也叫童子功,五岁开始早上练八段锦,晚上就是五禽拳。

    临睡前练养生功,其实更通俗一点儿的说法,就是人们常说的气功。

    气功讲究凝神静气,然后是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。

    长期练这种功夫,对人的身体和智力方面的提高,都有着很大帮助,这也是丁家宝能过目不忘的一个主要因素。

    练习方法也很简单,眼观鼻、鼻观心,气沉丹田,气随意动,从下丹田(关元穴)开始先顺着任脉向上,运行到头部。

    然后再与督脉相连,从头顺督脉到尾闾,再与任脉的会阴穴相连,最终回到丹田,这就是一个小周天运行完毕。

    大周天就是运行完小周天后,再用意念推动着气,运行人身十二经络。

    这个比较难,一般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程度。即使周老爷子,到现在都无法运行大周天。

    事实上练气功最主要的气感,真正能练出气感的凤毛麟角。就连周老爷子当年,也是练了三年后,才有的气感。

    又过了几年,才能用意念推动气在经络中流动,运行小周天。

    丁家宝学了不到一年,就能运行小周天了。这倒不是他天赋异禀,主要是气功最难的,还是最初的那几步,排除杂念,凝神静气,气沉丹田。

    年龄越小,心中的杂念越少,越容易有气感。周老爷子学习时是十几岁,已经有了很多的杂念。

    而且很快就成家,事情一多,杂念随着也多。但是丁家宝三岁就开始学习,所以就学得快很多。

    丁家宝用了五年的时间,将周老爷子要求背诵的东西都背的滚瓜烂熟。在丁家宝十岁那年,周老爷子才正式开始传授医术。

    “家宝,知道什么叫中医吗?”

    “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,西医就是西方的医学。”

    “错、大错特错。中医是中和的医学,讲究的是阴阳平衡。任何疾病,都是由于体内的阴阳不和所引起的。

    体内的阴阳调和了,人就不会生病,所以叫做中医,也包含中华文化的中庸思想在里面。”

    “噢。知道了,师父。”

    “中医诊病,首先以望闻问切四诊为手段,然后以八纲辩证为基础,就是阴、阳、表、里、寒、热、虚、实。

    辨清了八纲,再确定治法,治法也以八法为主,就是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温、清、消、补。

    治法确定,用药讲究四气五味、升降沉浮、取类比像,麻黄中空所以不光有发汗作用,还有通透的功效。

    附子生于极寒极阴之地,所以性大热而能疗寒疾。酸枣仁味酸,所以能敛肝;麦冬像心,所以能补心。……”

    “知道了,师父。”

    “病万变,药亦万变,不可拘泥成方,但也不可随意拼凑,天马行空标新立异,而失中医遣方用药的法度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知道了,师父。”

    “我年岁已高,现在已经退出杏林,只能教你入门,无法带着你临床治病,以后能不能做一名大医,就看你自己的了。

    不学经典,不懂中医的基本理论,如同水中浮萍没有根基。空学理论,而没有实践,也无非是纸上谈兵。

    切记,中医是实践医学,也是经验医学,没有几十年的临床功夫,就不能称自己为医生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知道了,师父。”

    “中医界有一种说法,医不三世,不服其药,这句话你怎么理解?”

    “就是说,医术需要积累和传承,没有经过三代的传承,开出的药方就不能服用。”

    “错,大错特错。中医历史上的很多名医,都是自学成才,虽说都拜过师,但那绝对称不上是传承。

    如果按照你的解释,基本上中医现在早该灭绝了,有几个人是祖孙三代都在行医的。

    这句话的意思,应该是,做为医生,如果不能通读三世之书,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。

    古汉语的三是一种泛指,也有无数多的意思。所谓的三世之书,其实就是我一直要求你背的那些历代中医典籍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知道了,师父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周老爷子除了督促丁家宝练功,就是检查他对中医经典的理解程度,时不时的答疑解惑。

    从正式传授医术开始,只要有病人前来就诊,周老爷子就会让丁家宝先看,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治法。

    由于周老爷子属于隐居在这里

第4章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